它和《灌篮高手》同天上映,相信看后会在你心里“落地生根”
来源:百度新闻     时间:2023-04-21 08:54:38

聚焦云南怒江沙瓦村4年脱贫历程的纪录电影《落地生根》4月20日在全国院线上映。影片根植于云南怒江沙瓦村的历史与现实,从一个独特切面映照出波澜壮阔的时代巨变,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脱贫攻坚影像志。

在影片发布的海报上,一长一幼两位村民身着怒族传统服饰,倚靠在木栅栏边坐下,远景则是沙瓦村的代表性“地标”景色皇冠山。两位村民等待、张望的姿态,象征着沙瓦村民世代长居于此、守望家园的深情,以及对于摆脱“千年贫困”的渴盼。


(资料图片)

正如海报上的影片宣传语“一步千年,见证奇迹”,沙瓦村村民祖祖辈辈等待的通往山外的公路终于开工,村民生活从此“一步跨越千年”,揭开了新的篇章。在4月19日晚《落地生根》的上海特映会上,导演柴红芳讲述了拍摄这部纪录片背后的故事。

柴红芳和她的团队用4年半的时间记录了沙瓦村“一步跨越千年”的过程。“当时,我在云南跑了100多个村庄,最终定在沙瓦,是因为爬上去以后,我觉得怒江峡谷实在太美了。”户外拍摄对体力要求很高,第一次进村时,柴红芳并没能爬上那座山。“一开始,我真的不知道山有多深,实在走不动了,才发现只走了十分之一。”

当地拍摄条件艰难,村子就像一个原始森林,气候潮湿,房屋下需要搭一个架子,人住在上面,架子底下就是猪圈。团队驻扎在那里,前三年公路不通,设备搬运也要人背马驮,“我们背着柴火,就跟村民一模一样,他们是怎么样的,我们就是怎么样的。”柴红芳说。

在修路之前,有一段全村的男劳力抬着一位生病的母亲下山的情节让观众印象深刻。柴红芳介绍,其实纪录片中原本还拍摄了抬着病人走到半夜还下不去山,后来在剪辑时做了删减。“在拍摄时,我们都要跟着跑,我们的团队全都受过伤,我的胳膊也摔断过。我们坚持下来,想用具体的故事去阐述道路艰难是如何影响村民生活的,而不只是空洞的说明。”

柴红芳作为纪录片人的坚持与努力让影评人、上海大学教授刘海波感动和钦佩,“通常来说,拍摄这些很艰苦的纪录片的导演都是很年轻的,大多数是男导演,没想到柴导自己爬上这么高的山,在这么艰苦的环境坚持了4年。”他从专业角度肯定影片的创作,“我最感动的是后来那几个孩子去了北京,真正体验到了大城市和家乡之间的差异。影片把这一点呈现出来,恪守了一个纪录片导演对现实、对真实的尊重,也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影片取名为《落地生根》,柴红芳这样诠释片名的含义:“说要让贫困的老百姓脱贫,就一定要脱了贫,就是说话算数、落地生根——它讲的是党和政府的信誉。”她还表示,对这部影片寄予的希望不仅在于上映,更在于放映之后产生的“蝴蝶效应”,“我希望通过这部影片的放映和宣传,为那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增收、为改变他们的命运起到更大的作用。”

影片结尾有一行字幕:“谨以此片献给为中国减贫所作出贡献的人们。”《落地生根》这部影片得以拍摄完成,沙瓦村民的生活得以发生巨变,背后是诸多城市、单位的默默付出和巨大努力。其中,上海浦东新区与怒江对口帮扶结对后,2021年,来自浦东新区的15位干部抵达怒江,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援滇工作,短短一年多来,实施协作项目153个,为怒江培训教育及卫生人才6000多人次,并促成了4家医疗中心的建立,实现了当地人大病不出县的愿望。

目前,《落地生根》全国百所高校展映已经启动,后续还将举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专场、乡村振兴专场、滇沪合作专场、滇珠合作专场、三区三州减贫交流专场、百村放映等一系列主题放映活动。未来,还将在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展映,让真实的中国减贫故事被世界看见。

纪录电影《落地生根》由云南金彩视界影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有限公司出品,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本文作者:钟菡

图片编辑:项建英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